Search

努力了好一陣子,老婆終於考到駕照,她懷孕時寫的夢想清單,又完成了一項,我笑著說:「那接下來妳想完成什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努力了好一陣子,老婆終於考到駕照,她懷孕時寫的夢想清單,又完成了一項,我笑著說:「那接下來妳想完成什麼?」
 
她一臉興奮的拿出手機,翻閱自己的清單,「補滿未完成的刺青、學會捷式、考重機、挑戰自由落體…」
 
「決定了!! 來考重機。」她握起拳頭興奮地大叫。
 
我先是愣了一下,後來笑著搖搖頭,「我們家沒有重機可以讓妳騎。」
 
她嘟起嘴像個生氣的小河豚,「不可以嗎? 女生騎重機很帥也。我以後自己存錢買!! 而且我還要去考大卡車。」
 
我大笑!這女孩太有趣了!
 
她20歲跟我結婚、21歲生子,一個才21歲的女生,大多都還在念書,但她卻連跳三級當起了媽媽。
 
當在社群媒體中,放上了出現兩條線的照片,並且開始享受眾人的祝福時,那看似幸福的背後,有人察覺到,其實往往也代表著無助跟害怕嗎?
 
「我自己都照顧不好自己,有辦法照顧小孩嗎?我還有很多事情沒做也,怎麼辦?」那是她當時天天問我的一句話。
 
我看了她幾秒,隨後拿出紙筆,「妳先把夢想一個個寫下來,我會陪妳一起完成。」
 
往後的日子,她開始歷經懷孕的不適、生產的痛苦、身材的改變、產後的憂鬱,當小孩出生之後,大家都在擔心寶寶健不健康,有人關心過媽媽,「妳還好嗎?」
 
她一口氣可能都還沒喘夠,就手忙腳亂的照顧了起寶寶,她再也不能想睡就睡、想起床就起床。
    
隨著孩子越來越大,家裡也越來越難整理, 「地上永遠都有撿不完的飯粒跟餅乾屑」、「玩具永遠都會東一塊西一塊的分散」、「有兄弟姊妹的情況下,老是為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東西吵鬧」,「哥哥老是不讓弟弟,弟弟老愛跟姐姐互搶」、「同樣的一件事情 ,講了又講說了再說,還是一再發生。」
   
她不能偷懶、不能抱怨,更不能放棄,因為媽媽這兩個字,被社會認定就是〝神〞的意思,只要聽到你是媽媽,你就必須為了小孩,來犧牲奉獻。
   
但人畢竟不是神啊,媽媽會疲倦、會有情緒、會對小孩生氣、甚至很多次都累到想放棄,想一腳把小朋友踢出家門。
 
但似乎只要透露一點內心的黑暗面,不管是給隊友、公婆或是分享在動態上,身旁的人總會用著自以為安慰人的語氣 ,實際上就是給人莫大的壓力:
   
「我們以前也是這樣過來的!」
「當媽誰不是這樣?」
「妳抗壓性太低啦!」
 
是阿,媽媽都抗壓低,反正孕吐到懷疑人生、肚子大到沒法剪腳指甲、生產可能會長痔瘡、醫生會幫妳妹妹剃毛、有機會邊生產邊大便、然後痛了好幾個小時最後醫生說要改成剖腹產、漂亮的衣服、褲子都穿不下、小孩出生後,有幾年時間不知道什麼叫睡覺,都不能算是〝壓力〞!
 
什麼時候大家開始把這些經驗,用來〝比較〞?把它變成是一種〝應該〞?好像只要有一位媽媽撐不過或抱怨,就是一位〝不及格〞的媽媽?
 
漸漸的…曾經的夢想,如今只能作夢。
漸漸的…突然忘了自己有多久沒有笑過。
 
我承認有些媽媽真的接近神的境界,也非常完美,但那是她們不是妳,如果妳不想,那就不需要,如果做起來不快樂,那就不要逼自己做。
 
因為小孩最需要的不是完美的媽媽,
而是一位快樂的媽媽。
 
妳的夢想清單,是否也該將上面的灰塵拍一拍,
找時間清算一下了呢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